官方通报“清廉餐”有关问题

最近,某地县委党校在为本地党支部书记开展培训期间,推出了一种名为“清廉餐”的食品。当地官方新闻报道称,这一举措的目的是让学员们在美食中感受到廉洁文化。然而,7月18日,央广网发布了一篇评论文章《在“清廉餐”中感受清廉文化?警惕廉政建设中的形式主义》,对此事进行了批评。21日,当地通报了“清廉餐”相关问题。陕西榆林市吴堡县委发布通报称,通过对菜品重新命名,试图赋予“清廉”含义,但引发了媒体和网友的热议和批评,造成了不良影响。事件发生后,吴堡县委高度重视,立即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。目前,县委已责成党校进行全面整改,并对党校常务副校长作出了停职处理。同时,县纪委也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调查处理。


央广网评:最近,某地县委党校在为本地党支部书记开展培训时,推出了一些新菜品,包括名为“黑白分明”的木耳炒山药、名为“清清白白”的素炒白菜以及被称为“清廉本色”的炒藕片等菜品,旨在让学员们感受美食中的廉洁文化。虽然这些菜品名很有创意,但却让人感到滑稽、荒诞。仅凭起了个诸如“清清白白”之类的菜品名字,就真能蕴含廉洁文化吗?学员们简单用个餐,就能“得到暖胃又养心的清廉教育”吗?这种表演色彩过于浓厚的形式主义,非但无甚效果,反而有可能带来“低级红”的负面影响。实际上,群众关心的是领导干部是否严于律己、廉洁奉公,而不是他们是否吃了“清廉餐”。


要开创多元的“廉政阵地”,丰富廉政文化,当然有必要。在推进过程中,不是不能有创意,也不是不能有探索。关键是要坚决避免花架子,坚决杜绝劳民伤财而无用的做法,坚持求真务实,找准切入点,一件一件切实认真解决百姓反映干部日常工作中的作风问题。例如,很多地方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道德教育,通过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,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,进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。同时,通过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严格监督和制约,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,让党员干部不敢腐败。加强廉政建设,要多从源头抓起,多出实招,而不是走偏走空,搞一些摆拍、“名堂”来完成“KPI”。只有走深走实了,廉政建设才能行之有效。